未来公益参与主办的首届曹文轩青少年文化素养大赛启动
6月6日,“寻找一只鸟” 首届曹文轩青少年文化素养大赛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云端启动仪式。本次活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行动办、阿里巴巴—松果公益、《美文》杂志联合主办。
曹文轩先生进行主题讲座
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中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主编曹文轩,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语文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杜霞,著名出版人、天天出版社社长、首届曹文轩青少年文化素养大赛组委会主任张弋辉,著名编辑家、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张昀韬,青年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丛治辰,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发起人、北大文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陈思,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发起人、青年语文教育家窦昕,《美文》杂志主编助理、知名媒体人谢勇强,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参与者、青年语文教育家赵伯奇,阿里巴巴创新事业群高级内容运营专家、松果公益总负责人张文华,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行动办主任、首届曹文轩青少年文化素养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李旭光等专家、学者以及主办方人员出席了这次活动。首届曹文轩青少年文化素养大赛以曹文轩先生今年的新书《寻找一只鸟》为引,通过创意写作、创意绘画、经典诵读三个类型的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文学文化素养,以书为媒,既能享受到文字之美,又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大赛组委会主任张弋辉在开场致辞中谈到了这次活动的背景,曹文轩老师家喻户晓,其作品蕴含很高的美学价值,富有哲理,往往进行开放式的结尾设置等等。选择以曹老师的作品为主题来开展文化素养大赛无疑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厚的素材土壤,去滋润孩子们生发、创作出绚烂的作品。天天出版社作为儿童文学界的重要阵地,一直致力于从小就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对未来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公民至关重要,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着眼于通过跨界协同整合文化教育资源,以多元化的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松果公益致力于通过兴趣培养为主的教育扶贫来提高贫困地区的青少年素质,《美文·青春写作版》作为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文章最多的文学杂志,通过挖掘优秀的校园写手,培养文学人才。
曹文轩先生在主题讲座中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从属于“曹文轩新小说”书系的《寻找一只鸟》也是他“走出油麻地”后的作品,他坦言“你到了可以展示油麻地以外的世界的时候了,你到了书写你个人写作史的新篇章了,这新篇章的名字叫‘出油麻地记’。正是这样的心态转变,才有了《穿堂风》《蝙蝠香》《萤王》《草鞋湾》和《寻找一只鸟》的问世。” “鸟”的意象是曹文轩作品一个特别而又耀眼的存在,他一度痴迷于养鸽子,家里也摆满了鸟的饰件,“我曾经胡乱地猜测过:人不是鱼、不是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鸟变来的。因为我们始终有想飞的愿望。我们的内心总有“远走高飞”的冲动。千古不变。”
《寻找一只鸟》是作家生活领域扩大以后开采出来的新宝藏,仍有着与《草房子》《青铜葵花》《细米》等作品之间的共同操守的美学观。这部书将是曹文轩个人写作史上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它写了许多我以前的作品里不曾出现的故事,有许多在我以前的作品里不曾显示的因素。”曹文轩先生还结合这本书的创作过程,向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传授了几条写作技巧,比如写作要善于画面感与氛围的营造,文学作品的诀要在于,可能使用的文字并不多,但却能够呈现出非常丰富复杂的事件。
陈思、曹文轩、杜霞、窦昕对谈文学与教育
随后,徐则臣、张昀韬、丛治辰、赵伯奇进行了以“文学与梦想”为主题的对谈,张昀韬接续曹文轩先生的话题,讲述了《寻找一只鸟》的编辑、成书过程,曹老师仍然保持每年一本书的高强度创作,“这次为了写好云贵高原的鸟,曹文轩老师也是储备了非常多的关于鸟的知识,他才动笔来写这样一个故事”。
徐则臣是目前最为年轻的茅盾文学奖得主,作为曹文轩先生的学生,自言多年以来通过曹老师的言传身教受益良多,他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也在曹老师那里汲取了大量的养分,对于曹老师的文学创作,他认为“曹老师的儿童文学是所谓的大文学而不是局限在儿童文学”,曹老师的作品就和福克纳、马尔克斯的作品一样影响了他对长篇小说结构的认知。希望通过《寻找一只鸟》的相关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学之美,并能发现、培育更多的文学新人。
丛治辰谈到读书时候去听曹老师的课,每次都为课堂中曹老师分享创作时候的奇思妙想而激动,他还以文学评论家的角度评价曹文轩文学创作的价值,一般人认为文学写出人性之恶才是深刻,但是曹老师让人感受到文学是要美的,要有正大力量的,这一点来说曹老师的创作具有超越性。
赵伯奇具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学生们在阅读训练中需要做好引导,“孩子们读书读得很快,很多孩子读完这个东西感受不到文学理想要表达的意思”,让其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更多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从而能够在尽可能早的时候就奠定一个良好的文学基础,“在中小学阶段能做的就是充分培养孩子对语文和文学学习的兴趣,这应该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
在“文学与教育”的主题对谈中,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主编的曹文轩从文化创作的话题过渡到中小学语文教育,他评价说统编版教材要好过以往的教材,首先是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本,是原来各种各样的语文教材里不曾出现过的,其次是统编版教材在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方面找到了一个平衡,最为重要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强调了学好语文必须大量阅读的理念,“语文是一座山头,本身并不能调集力量,要调集周边山头的力量才能把语文这个山头拿下来,你一个语文老师只是把眼光落到语文教材上,自己不去阅读想把课讲好是不可能的。语文老师要把语文课讲好也要大量的进行语文课以外的阅读。”
研究领域横跨文学、艺术和教育的杜霞教授认为文学教育任重道远的任务是怎么把文学的美好传递给孩子中小学海量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光要多读,还要学会读写艺术。这个素养大赛,在赛程设置上不但突出了公益性还全面平衡了听说读写包括绘画等多种审美素养的活动,这是特别好的切口,“希望借由这个大赛真正呼唤广大中小语文教师,让他们意识到如何开掘写作课堂。”
窦昕多年奔走在语文教培一线,他设计完善的“大语文体系”在业界有着重要影响力,他同样有着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结合几位老师的话题,窦昕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叫大语文教育?”他认为在这个青少年们能够接收到海量信息且看待世界眼光不同以往的“Z时代”,对教育从业者的挑战很大,不能因循旧路来做好这代人的教育,所以他们在体制外进行了许多创新性的尝试,不能在微观层面把思路都框定住,正如曹老师的新作《寻找一只鸟》所揭示的,我们的生命课题不是死的不是确定的,而是需要去探寻的。我们所做的教学尝试和发起的公益活动都是在努力提供高信息密度、高趣味腔调、高文学含量的文学教育资源,并能传递出带有创新性的语文理念。
同样是曹文轩先生的弟子,具备扎实理论素养和深度文化公益经验的陈思对上述观点一一作了回应,他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只要运用得法,所谓高深的理论和文本同样能够发挥出非同凡响的作用,这个过程对教师的要求极高,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既要是一个优秀的评论家和鉴赏家,也要具备足够的跨学科素养。对于学校的作文教学工作,“写作教学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难点,完全可以借鉴创意写作的写法,把创意写作教学借鉴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来解决作文教学的困境。”谈到这次启动的首届曹文轩青少年文化素养大赛,作为活动发起人之一的陈思坦陈在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以后,就有过推动创办一个“曹文轩”主题的青少年活动的想法,“曹老师的文学创作犹如大海一般滋养了几代人,如何更好地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读与用的氛围,需要一个真正的面向青少年的活动。这背后有着曹门弟子的心愿,恐怕还有导师的格外恩典与期待。作为比赛的发起人,我希望把比赛一届一届办下去,成为经典,把曹文轩老师的审美理念传播下去,持续地在未来产生影响。”
李旭光、张文华、谢勇强介绍大赛情况
在最后的大赛情况介绍的对谈环节,李旭光简要介绍了举办本次大赛的具体安排,从公益性、普惠性等角度入手阐述了首届曹文轩青少年文化素养大赛的价值所在,希望通过主办方的努力能够为身处各地的孩子提供一个可以让心灵“远走高飞”的平台,来施展才华。松果公益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兴趣索引的教育扶贫,张文华从贫困地区孩子的语文学习现状出发,强调了兴趣指引的必要性,并且交流了后续对大赛活动落地的想法。《美文》杂志身处文学重镇陕西,除了在散文界举足轻重,在青少年文学界也地位卓然。谢勇强以青少年在比赛创作中的现状分析为例,介绍了《美文》评价优秀习作的标准,后续对曹文轩这个比赛的关注度。
根据李旭光的介绍,首届曹文轩青少年文化素养大赛分为三组:创意写作组、创意绘画组、经典诵读组。在创意写作安排中,参与比赛的青少年可以围绕《寻找一只鸟》的开放式结尾,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等续写大结局,也可以抛开这本书的内容,描写、观察生活中、影视中或者课本中甚至想象中的“鸟”的形象。在创意绘画组中,参与人员可以根据指定的书中特定章节和情节进行绘画式呈现,也可以描摹出见过的或者想象中的“鸟”的形象。这两个组别的比赛,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经典诵读环节,参与人员可以《寻找一只鸟》中的精美段落,进行声情并茂地诵读,并拍摄成视频。大赛将从9月份开始收集作品,参与人员可以以拍照上传的方式,在线上提交作品。11月开始评审工作,12月底公布最终的获奖结果。组委会为参与人员准备了丰厚的奖励,除了价值颇高的证书,还有数量不等的曹文轩老师亲笔签名作品,优秀作品将在《美文》杂志刊发,还将在天天出版社结集出版。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豆神大语文、橡皮虫国际美校、八斗国学、诸葛听听、双师小课、阅神AI语文等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未来将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形式推进活动落地,为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做出精准地实践工作。